日前,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棟梁在安全生產調度會上提出,排查安全隱患,外行查不出隱患,內行不深入同樣查不出隱患。必須依靠專家,讓專家有足夠的時間深挖細找、解剖“診斷”,建立安全生產專家查隱患促整改工作機制。 這對促進科技興安,發揮全國已有20萬注冊安全工程師的作用提供了一個很好地平臺。各地、各部門、各行業都要從落實預防、消除隱患、力避形式主義的角度出發,建立起業務過硬、責任心強的專家隊伍。為企業排除隱患,實現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技術支持,使我們的安全生產切實建立科學技術保障的基礎上。 但是,建立安全生產專家查隱患促整改工作機制,發揮專家在安全生產領域的作用,其前提是監管部門和企業要實現上下聯動,摸清主題,開展攻關,做到專群結合。只有監管部門和企業實現上下聯動,摸清安全生產技術難題,我們才能選擇相關行業領域的專家,發揮專家用足夠的時間深挖細找、解剖“診斷”,為解決企業安全技術難題提出可行的技術措施。 要想發揮專家在安全技術領域的作用,為企業實現安全生產提供經濟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我們必須著重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摸清安全生產技術難題。當前我們要想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根本性好轉,首先是查清制約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由企業和安監部門實現上下聯動,對企業生產工藝、安全規程、環境要求和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能力進行全面評估,查明企業同類事故頻發、多發的主要原因,提出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開展課題研究,從企業技術裝備和工藝技術安全規程是否存在缺陷方面多下功夫。 二是要做到專群結合。所謂的安全專家,僅僅是在某一領域或某一關鍵技術方面實現了突破,取得了研究成果,并不代表其綜合技術水平、綜合分析能力樣樣都是專家,都比別人具有一技之長。其實真正的行家里手大部分隱藏在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職業技術工人當中。他們每天接觸設備,組織生產,指導工人,對企業安全生產技術狀況比較熟悉,比較了解,與專家相比只在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安全評估和防范措施方面比較欠缺,缺乏系統的安全生產理論知識和安全技術分析、評估能力。所以要想發揮專家的技術支撐作用,在組織上必須有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職業技術工人參與,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專群結合,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是技術成果必須做到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靠。為了實現安全生產,除了要淘汰一批耗能高、不環保、不安全的設備和生產能力外,對當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企業,我們要著重解決技術裝備、安全技術規程存在的致命缺陷。通過收集相關行業的技術研究成果和管理方法,開展安全技術診斷,排查事故隱患,為企業提供可靠的安全技術成果。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在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兩個方面,尋求新技術、新方法。否則,二者如果缺一,都不可能使企業在安全生產技術和安全技術管理方面取得新突破。 所以,要建立安全生產專家查隱患促整改工作機制,把主要由專家查隱患,作為一種制度固定下來,發揮專家的技術作用,我們還必須深入企業,掌握情況,摸清主題,開展專家與企業人員共參與的工作機制。 只有深入企業,掌握情況,我們的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才能深入細致,制定的整改措施,才能符合企業實際,接地氣。 在摸清主題,找出隱患的情況下,采取專家與企業人員共參與的工作機制,我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制定出科學合理,經濟可行的整治方案,為實現企業本質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